聚焦 “健康体重 强骨健身”|2025世界骨质疏松日:骨质疏松症科学认知指南
时间:2025-10-20 16:03:54 作者:品源医疗 关键词:骨质疏松,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骨密度检测
骨质疏松症的特征与中国流行病学现状
2025年10月20日为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与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结合我国防控现状,发布本年度中国主题 ——“健康体重 强骨健身”,倡议社会各界保持骨骼健康、促进全身健康。
早期阶段
无典型症状,骨量持续流失但未达骨折阈值,仅通过骨密度检测可发现异常,此阶段干预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
中后期阶段
随骨密度持续下降,出现特异性表现:
疼痛:最常见的是腰背部的酸痛,可能沿脊柱向两侧扩散;
身高变矮、驼背:因为脊椎骨被压缩,变得扁平。
骨折:这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结果。
可能在轻微外力下就发生,常见部位是:
脊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背痛和身高变矮)
髋部(股骨颈骨折,对老年人危害极大,常需手术且致残率、死亡率高)
手腕(桡骨远端骨折,常发生在摔倒时用手撑地)
发病机制与关键危险因素
骨骼始终处于 “破骨细胞分解 - 成骨细胞合成” 的动态平衡中:30岁左右达骨量峰值后,骨代谢逐渐倾斜,中年后破骨活性显著升高,骨量加速流失。而体重作为可控因素,其失衡对骨代谢平衡的破坏尤为关键:
不可控因素
年龄(≥50 岁)、女性性别(发病率为男性2-3倍)、绝经后雌激素骤降(骨流失速度加快3-5倍)、家族病史。
可控因素
体重失衡:低体重者因钙、维生素D、蛋白质负平衡及力学刺激不足,骨强度削弱;肥胖者伴随慢性炎症与氧化应激,破骨细胞活性增强,且肌肉质量相对不足、平衡能力下降,双重增加骨折风险;
营养缺乏:钙、维生素D等摄入不足直接影响骨矿化,《中国居民营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居民每日钙平均摄入量仅为388.8mg,远低于推荐量;维生素D缺乏率在50岁以上人群中达60%-80%;
生活方式:缺乏运动会减少对骨骼的力学刺激,导致成骨细胞活性降低;吸烟会抑制成骨细胞功能,使骨量流失速度加快;过量饮酒会干扰钙吸收与维生素D代谢;
心理因素:长期焦虑、抑郁会通过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HPA 轴)分泌皮质醇,皮质醇可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同时促进破骨细胞生成,临床研究显示,焦虑症患者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比普通人群高1.8倍。
科学防控“健康体重 强骨健身” 的五维方案
基于中国主题核心内涵,中华医学会与中华预防医学会联合提出五维干预策略,构建体重与骨骼的协同健康体系:
保持适宜体重:定期监测体重、体脂率、肌肉围度等指标,根据身体变化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保持适宜的体重。
均衡营养:建议通过合理膳食或钙补充剂增加钙的摄入,增加阳光照射、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或维生素D补充剂,来保证维生素D充足。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可选择“有氧+力量+平衡”相结合的多种运动模式,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平衡、减少跌倒风险。
改变不健康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浓茶、含糖碳酸饮料等。
高危人群早筛查早防治: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应尽早进行骨密度检测。对于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有效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以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促进全身健康。
专业检测:品源医疗的技术赋能与行业价值
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症、评估骨折风险的重要工具,也是监测疾病进展的关键手段,其价值在于实现疾病的早期发现——通过检测可在患者出现症状前识别骨量减少,为后续干预争取时间。
超声骨密度仪:无辐射设计,快速检测,适用于社区体检、妇幼机构,可评估儿童骨发育与中老年人骨折风险;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采用骨密度检测 “金标准”—— 双能X射线吸收法,前臂检测,操作便捷高效;配备多重防护设计,全方位守护医患安全,完全适配长期监测需求;
参考资料:
1.骨质疏松该看哪个科?7大科室各司其职,“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开单、预约检查不跑腿(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2.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发布:健康体重 强骨健身(新华网)
2025年10月20日为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与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结合我国防控现状,发布本年度中国主题 ——“健康体重 强骨健身”,倡议社会各界保持骨骼健康、促进全身健康。
作为 “静悄悄的流行病”,骨质疏松症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显著升高。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约9000万,其中女性约7000万。与骨质疏松症高位流行趋势相悖的是,广大群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度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低,急需提高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意识。
骨质疏松:“沉默杀手” 的预警信号
骨质疏松症的病程进展具有隐匿性,临床通常分为两个阶段:早期阶段
无典型症状,骨量持续流失但未达骨折阈值,仅通过骨密度检测可发现异常,此阶段干预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
中后期阶段
随骨密度持续下降,出现特异性表现:
疼痛:最常见的是腰背部的酸痛,可能沿脊柱向两侧扩散;
身高变矮、驼背:因为脊椎骨被压缩,变得扁平。
骨折:这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结果。
可能在轻微外力下就发生,常见部位是:
脊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背痛和身高变矮)
髋部(股骨颈骨折,对老年人危害极大,常需手术且致残率、死亡率高)
手腕(桡骨远端骨折,常发生在摔倒时用手撑地)
发病机制与关键危险因素
骨骼始终处于 “破骨细胞分解 - 成骨细胞合成” 的动态平衡中:30岁左右达骨量峰值后,骨代谢逐渐倾斜,中年后破骨活性显著升高,骨量加速流失。而体重作为可控因素,其失衡对骨代谢平衡的破坏尤为关键:
不可控因素
年龄(≥50 岁)、女性性别(发病率为男性2-3倍)、绝经后雌激素骤降(骨流失速度加快3-5倍)、家族病史。
可控因素
体重失衡:低体重者因钙、维生素D、蛋白质负平衡及力学刺激不足,骨强度削弱;肥胖者伴随慢性炎症与氧化应激,破骨细胞活性增强,且肌肉质量相对不足、平衡能力下降,双重增加骨折风险;
营养缺乏:钙、维生素D等摄入不足直接影响骨矿化,《中国居民营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居民每日钙平均摄入量仅为388.8mg,远低于推荐量;维生素D缺乏率在50岁以上人群中达60%-80%;
生活方式:缺乏运动会减少对骨骼的力学刺激,导致成骨细胞活性降低;吸烟会抑制成骨细胞功能,使骨量流失速度加快;过量饮酒会干扰钙吸收与维生素D代谢;
心理因素:长期焦虑、抑郁会通过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HPA 轴)分泌皮质醇,皮质醇可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同时促进破骨细胞生成,临床研究显示,焦虑症患者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比普通人群高1.8倍。
科学防控“健康体重 强骨健身” 的五维方案
基于中国主题核心内涵,中华医学会与中华预防医学会联合提出五维干预策略,构建体重与骨骼的协同健康体系:
保持适宜体重:定期监测体重、体脂率、肌肉围度等指标,根据身体变化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保持适宜的体重。
均衡营养:建议通过合理膳食或钙补充剂增加钙的摄入,增加阳光照射、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或维生素D补充剂,来保证维生素D充足。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可选择“有氧+力量+平衡”相结合的多种运动模式,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平衡、减少跌倒风险。
改变不健康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浓茶、含糖碳酸饮料等。
高危人群早筛查早防治: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应尽早进行骨密度检测。对于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有效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以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促进全身健康。
专业检测:品源医疗的技术赋能与行业价值
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症、评估骨折风险的重要工具,也是监测疾病进展的关键手段,其价值在于实现疾病的早期发现——通过检测可在患者出现症状前识别骨量减少,为后续干预争取时间。
品源医疗作为骨密度仪专业生产厂家,以技术创新适配中国人群需求,为骨质疏松症的筛查与诊断提供核心支撑:
超声骨密度仪:无辐射设计,快速检测,适用于社区体检、妇幼机构,可评估儿童骨发育与中老年人骨折风险;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采用骨密度检测 “金标准”—— 双能X射线吸收法,前臂检测,操作便捷高效;配备多重防护设计,全方位守护医患安全,完全适配长期监测需求;
全域服务网络:设备覆盖全国5000余家医疗单位,出口20余个国家,为体重管理与骨健康筛查的联动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资料:
1.骨质疏松该看哪个科?7大科室各司其职,“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开单、预约检查不跑腿(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2.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发布:健康体重 强骨健身(新华网)
相关新闻
-
-
2025年10月20日为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与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结合我国防控现状,发布本年度中国主题 ——...2025-10-20